我有一次在家里看录像,看的是贝爷(贝尔·格里尔斯)的《荒 野求生》。贝爷会专门选一些荒无人烟的地方,除了一把刀子,几乎 什么装备都不带,在那里利用自然环境生存下来。我最喜欢看他吃虫 子。那天,我看的一集是直升机把贝爷扔到海里,他需要游到一个荒 岛上。贝爷跳进水里的时候,冲着摄像机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。他 说,从下水的地方到海岛,看起来最近的距离是直线游过去,其实不 然。海里有浪,直线游过去,正好迎着浪,会更费力气。省力省时的 办法是斜着游,顺着波浪,把阻力变成推力,同时还要盯着自己的目 标,不断调整方向,一点点靠近。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。一个人不可能所有的时候都顺风顺水。你可 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工作。你可能会遇到专业不对口、薪酬不如 意、对企业文化不适应,或者是遇到不喜欢的老板和同事等烦心的 事。这时候,就会有一个小恶魔偷偷地在你的耳边低语:换个工作 吧,换个工作吧。 有两类人特别容易听得进去。一类是“95 后”,职场上的全新物 种。有个笑话说,“95 前”的人是因为不听老板的话被辞退的,“95 后”会因为领导不听话就辞职。另一类是 40 岁上下的中年人。人到中 年,突然有了危机,对.... 怎么判断要不要换一份工作 工作
道家太实在了。道德经里全是大实话,从人到制度到社会,把每个纬度的面具都击个粉碎! 比如资本会告诉你什么是美的,什么是高级的,什么是有品味的,然后人被洗脑后,就趋之若鹜的花大量金钱去追求。那些倾家荡产去整容整成硅胶的脸,美吗?而老子说什么呢?老子说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”,老子的意思就是美是不能够被定义的,当美被定义限制,人们就会去追求那个被固化的定义,反而失去了本真的美。若是大家都听了老子的话,资本家还玩什么? 上面为了选拔人才,让人们卷死卷活,结果最后大家卷秃头了还是一辈子都在作韭菜,干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儿虚度此生。老子说什么呢?“不尚贤,使民不争”,老子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光点,而不是国家刻板的画出一个人才模版来,所有人都照着模版去卷死卷活。我们按照自己特点爱好喜欢的路一直去走,去干自己想干的事儿,那便是我们此生来的目的,根本没有成功与不成功的定义。可是上面允许这样多样化吗?不允许,他们要的只是零件、砖头、韭菜,他们要的只是他们想要的样子,多样性只会让他们失去控制。 那些社会名流披着仁义道德的皮的人,背地里全是干些肮脏的勾当。老子说什么呢?“上德不德,下德执德”有高尚道德的人.... 道家为什么没发展起来? 知乎